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
2000年以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学者的增加,电子商务教育的试探性工作以高校为单位开始进行尝试。这一阶段未定义专业,各高校通过设立选修、第二学位、高年级专业方向等方式开设电子商务课程。2000年底,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第一批六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尝试。200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开始正式设立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全国进行招生。截止到2015年6月份,全国共有275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同时以专业方向和高职高专等形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累计达数百所,在校生几十万,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中发展最快的一个专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涵盖研发、管理、销售等多环节、多层次的优秀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全行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逐步提高,这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面对当前电子商务发展新的春天的来临,仍然要看到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显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总量不足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供给与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正处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这个时期将对电子商务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过去那些仅具有技术背景或仅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系统地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的复合型人才奇缺。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学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要求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55.1%,大专包括高职的占27.7%,中专占17.2%,重要的是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求上注重技术与商务并重(72.4%),在能力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喜欢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60.3%)。 随着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开始升温,再过几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将达到一个高峰,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因此,人才的缺乏将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面对这种状况,研究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层是一般的管理人员层,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第一层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主页设计,程序开发等。目前,对程序员的教育手段能基本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第二层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只需要知道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使用网络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目前的电子商务教育对这一层的要求有所忽略。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必须熟悉电子商务的流程,对这方面的培养,我国做的还不够到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比较片面,以技术层为主,忽视既懂技术又懂金融、法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师资严重缺乏,教学经验不足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从六年前的13所猛增到目前的几百所(包括以专业方向和高职高专等形式开设电子商务的高校),各高校对于电子商务的研究时间很短,在学术界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各高校还很少有真正完全符合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大多数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深入,而且现有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只得勉为其难地照本宣科。 4.缺乏技能训练,理论脱离实际 现有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能力,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有不少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如果不能灵活模拟现代商务活动,将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